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唐飞鹏 《世界经济》2016,(10):53-77
本文在两级政府框架下,构建一个反映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企业利润关系的理论模型。纳什均衡显示,企业迁移时更青睐高公共投资的高治理能力地区和高税收优惠的低治理能力地区。经验分析证实,在中国高治理能力地区,支出竞争呈现显著正效应,税收竞争呈现显著负效应;在低治理能力地区恰好相反。"一刀切"清理地方税收优惠,对高治理能力地区的"底线税收竞争"有矫正作用;无差别税率并非最有效率,它会削弱低治理能力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使拥有较多公共产品存量的高治理能力地区受益;它还会加剧"公共投资竞赛",放大支出竞争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3.
2012年3月,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披露了我国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只占全部地方政府收入的47.37%,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8%。学者安体富认为,这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缺乏主体税种。我国当务之  相似文献   
4.
唐飞鹏 《南方经济》2017,36(5):18-34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税收政策。通过问卷调查"世界工厂"东莞市967户企业,发现新政实施普惠度和企业满意度均不高。Logit模型回归显示,微观企业的内在特征、经营条件和政策认知会影响其对新政的应用度;新政实施呈现出显著的受众特征。根据对15户典型企业的实地访谈,剖析各类企业抵触新政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对策。企业大多预期新政的未来作用很有限,效果评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六个特定行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研究结论可为新政的事后评价、管理服务及后续应变调整提供参考指引。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滋生了大量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激起了创新泡沫。如何有效施策引导高质量创新成为政府面临的难题。从企业“迎合式创新”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嵌入地方政府税收治理行为的理论模型,发现提升税收治理能力能减少企业低质量创新产出。以“金税三期”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数字化治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治税能显著抑制企业策略性创新,但对实质性创新无明显影响,从而有效挤出了创新泡沫,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治税对创新禀赋较高、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透明度较低、处在成长期或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佳。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治税通过增加企业预期面临的涉税风险和强化企业内部管控能力,实现企业创新的去泡沫化,发挥了“良性引导式”的治理效应,而非通过挤占现金流或收紧融资约束产生“增负挤出式”的阻滞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未来培育高质量研发创新企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一个反映公共政策与工业投资之间关系的欧拉投资方程模型。其中地区公共政策包含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再利用我国1994~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SYS-GMM经验检验,结果得出:在东部地区,偏向技术资本的公共政策对地区工业投资的正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中部地区,偏向人力资本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政策对地区工业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只有偏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地区工业投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