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考察组织的业绩评价体系与业绩评价效用之间的关系,并以业绩评价属性为调节变量深入探究业绩评价系统的效用。研究认为,基于心理契约设计的业绩评价系统其效用更高,且在业绩评价属性的作用下基于心理契约设计的业绩评价系统,其效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文章以心理契约为研究视角,丰富并拓展了业绩评价的研究领域,为构建合理与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在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不同单位的受访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其中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的差异还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我国科研制度建设滞后,部分规定不科学,缺乏可行性;二是科研单位监管不到位,全方位协作监管的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娄祝坤  张画 《商业会计》2012,(15):10-12
本文首先论述负商誉存在的客观性,指明其是一个"混合性账户"。然后,根据负商誉产生的原因将其分解为长期性负商誉、调整性负商誉以及暂时性负商誉三个类别,在此基础上给出分解后负商誉的计量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账务处理程序。最后,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7 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 从创新投入、产出和效率3个角度衡量企业创新, 研究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客户关系型交易比例与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 供应商关系型交易比例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效率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 企业的市场势力能够显著抑制客户关系型交易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 但对供应商关系型交易和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关键高管的代表委员类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的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政治关联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表现,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对其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能提高股东责任、债权人责任和公众责任,但对政府责任、员工责任没有显著影响;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除政府责任外,对企业其他维度的社会责任没有显著影响。政治关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具有战略选择现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治关联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有关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利用167家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不同创新模式下供应商选择效应与协作效应,揭示了外部关键供应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同时存在选择效应与协作效应,即供应商选择标准既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又会通过影响供应商协作程度间接作用于突破式创新;供应商选择标准不会直接影响企业渐进式创新,而是通过供应商协作这一中介机制影响企业渐进式创新;与供应商关系型搜寻策略相比,市场型搜寻策略能够加强供应商选择效应,但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仍是社会主义主体经济,更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关于企业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后是否能得到相应回报尚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以76家国有企业为样本,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和财务绩效之间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市场占有能力、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显著较高。研究结论为鼓励我国国有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找到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进展,总结经典业绩评价研究的局限,指出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瓶颈及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双重视角,从业绩指标选择、业绩评估范围与业绩评价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与员工内在动机兼容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实现业绩评价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变革业绩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