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的调查,得出金融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匹配现象:贷款需求与实际供给不匹配、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贷款融资成本与承受能力不匹配、融资抵押物与抵押担保要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与农业的规模化风险不匹配.并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主办行制度效果不明显,生产资料流转评估确权机制不健全,财政、金融政策缺乏有机联动,最后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体制下“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十五”期间国家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重大创新及评价1·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三取消”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王浩军  孙得才 《开发研究》2007,(3):115-117,124
甘肃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公共财政在构建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效用欠佳,导致这一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并且呈现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态势。从甘肃民族地区的实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探求构建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财政对策,对缩小甘肃与全国发展差距、缩小甘肃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完善民族地区财税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培植民族地区财源,是摆脱民族地区财政入不敷出困境的根本途径。甘肃民族地区自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对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统一采取了“一刀切”的财税政策,经济发达地区税基宽,税负轻,实现的财政收入多;而民族地区税基窄,税负重,只能取得较少的财政收入。加之,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使民族地区财政建立在脆弱的税源之上,地方财政非常困难,民族地区财政收入很难保证财政支出的最低需要,形成了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财政职能仅限于维护地区稳定,其他职能无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