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建立全国统一模式的农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是今后我国征信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农户信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通过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尝试克服现有信用风险评估模式的缺点,为构建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统一信用风险评估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是促进我国信用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三则案例表明,部分金融机构违规冒名贷款、违规修改个人信用信息等行为,对征信系统的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后,应敦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并完善异议数据处理制度,建立个人征信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切实加强数据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等,以便从根本上防范和解决现存的虚假数据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征信系统可以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提供身份识别服务和征信衍生品,帮助商业银行防范身份欺诈的风险.构建征信系统“虹膜识别身份”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系统建设的目的、运行模式及信息采集范围,选取合适的虹膜信息采集设备,明确信息的采集模式及数据库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上已有的碳金融创新经验,分析了我国实现"低碳扶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贫的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新的政策框架以促进政府、企业、农户、机构、个人等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PM2.5问题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要素相互关联,其形成机制、发酵过程、作用结果和防护治理牵连广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基于系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和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状况的文献研究,对京津冀PM2.5的来源、自然地理与气象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作用的机理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开展系统分析,从京津冀PM2.5来源、发酵过程和综合影响三方面绘制了京津冀PM2.5问题的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图。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交通、工业和电力的污染物排放是京津冀PM2.5的主要来源。第二,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酵过程加剧了京津冀PM2.5问题的复杂性。第三,京津冀PM2.5问题牵涉众多利益相关者,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公众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系统分析的内涵,文章从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效率与公平三个方面对京津冀PM2.5的治理进行系统分析,从源头控制、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威立雅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法国威立雅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速公路出入口因车流高峰、固定式车道收费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拥堵现象,不少高速公路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便携式收费设备来完成刷卡和收费任务。这些设备轻便易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排队和等候的时间,但在现今联网计重收费的大环境下,还是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