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周莺  虞洋 《经济地理》2019,39(5):55-64
边境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城镇是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载体,衡量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陆地边境134个县级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三个维度综合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评价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通过象限图法评估其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从而为未来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我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线性缓慢增长态势。②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态势,高、低水平边境县域各自集聚呈带状分布,但其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③2000—2015年,边境地区社会城镇化进程较快,而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慢;边境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由早期的经济、社会城镇化的非可持续转为人口、经济城镇化的非可持续。从空间格局看,东北、内蒙古、新疆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西藏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旗帜,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回顾中国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其次阐释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使命,而后提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从深化“五通”合作、拓展合作新领域、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强化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工作。此外,地理学者应该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道路,开展国际发展、国别地理、世界地理、“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亮  宋周莺  余金艳  黄建毅 《经济地理》2011,31(8):1277-1282
从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架构起一般性的框架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指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应摆脱资源依赖,回归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等一般属性的建设上来。同时,以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研究其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别要依据新的国际环境和地域环境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而在新形势下,克拉玛依应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中亚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机遇以及国家政策优势,推进构建产业结构的多元性,确立新的城市功能,借此推进城市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价格波动下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产业扶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5年马铃薯全国数据和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主产区13省份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农户生产福利效应、消费福利效应和总福利效应,以此评价马铃薯产业扶贫的减贫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主产区各省份农户总福利变化结果与其生产福利变化结果相近,马铃薯生产价格变化引起农户生产福利的增加明显大于马铃薯销售价格变化引起农户消费福利的减小。②主产区各省份农户总福利变动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由农户生产福利的影响因素所决定。马铃薯生产价格是影响农户生产福利的主因素,当马铃薯产业扶持政策引起生产价格提高时,农户总福利将大幅增加,减贫效应显著。③随着马铃薯需求量的逐渐增加,销售价格波动对农户总福利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大,加之近年来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的比例不断增加,最终导致通过提高生产价格来增加农户总福利的潜力逐渐减小,因此获得的减贫效应也将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虞洋  宋周莺  史坤博 《经济地理》2019,39(9):147-155
以各省份之间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作为省域间信息联系的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省域间信息联系网络格局以及层级结构。研究发现:①各省域的信息联系强度随时间明显上升,但强度位序较低的大部分省份信息联系增速相对较快。②信息联系并未完全脱离地理空间的束缚,省域间信息联系网络格局总体上呈由东到西联系强度递减的态势,大部分联系集中在稳定的"北京—上海—广东"发散的三角空间结构中。③省域间信息联系网络总体上呈现"一极三核心,多点带动"的"1+2+7+7+14"的层级结构。北京在信息联系中具有极强的中心度和控制力,上海、广州为次核心,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和四川在省域间信息联系中属于重要的节点。④省域间信息联系网络受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科技教育水平多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刘卫东  刘毅 《经济地理》2007,27(2):285-29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分析Porter产业集群概念大范围流行的原因;进而从产业集群特征要素的角度出发,从空间集聚、社会文化环境、创新网络、相关机构等四个侧面分析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最后根据西方产业集群的研究进展提出对我国研究的启示。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可以为提高我国各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并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