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自"经济发展方式"一词被提出后,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指标体系、成功模式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角度归纳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从而为后来者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考察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并构建了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韩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韩国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相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持续;而到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则更为稳定,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逆向反弹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加深,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韩国逐渐走上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8—1997年和2000—2011年这两个时段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各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从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角度考察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趋向。实证结果表明,1988—1997年时段,经济圈中除广东省外,绝大多数省市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而2000—2011年时段,不少省市的制造业结构呈劳动密集型化变动特征。而且,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调整在区域上由北向南递减,而向劳动密集型调整则由南向北递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趋向于劳动密集型化的现象背后,存在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的明显趋势。另外,对制造业人均累积资本进行分解后发现,制造业结构变化本身并不是制造业人均累积资本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000年以后三大经济圈制造业人均累积资本的提升差异较大,且劳动力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已开始抑制整体制造业人均累积资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