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生态空间明显萎缩;(2)三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空间破碎度上升;(3)三生空间结构变动特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例提高、生态空间比例明显降低,但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变动幅度逐次下降。研究结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基础上,加强空间管制措施,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相似文献   
2.
选取1985、1995、2005和2015年的湖北省交通路网,使用栅格成本距离、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重心演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和节点中心性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改善及交通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紧致程度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近10年是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和交通联系网络发育提升最为迅猛的阶段,鄂中、鄂东已经开始趋向形成一体化的交通联系网络。(2)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均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但可达性优势区有向鄂西移动的趋势,交通联系网络则表现出以武汉、宜昌、襄阳为中心的等级结构差异。(3)可达性改善程度呈现"反自然地形"的态势,显现出边缘山区提高快,中部平原地区提高慢的"边缘—核心"格局。体现在交通联系网络中即呈现出直接联系显著增多,网络中转效率提升明显,城镇间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3.
田野  罗静  崔家兴  蒋亮  吴益坤 《经济地理》2019,39(11):203-213
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特征,其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偏好性,围绕省会城市及周边形成旅游资源显著集聚区。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整体呈现近轴对称形状,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四大组团支撑,多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东西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下降格局。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出等级与类型差异,同时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出现分省内部空间集聚,形成分省内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近核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