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崇波 《当代财经》1998,(12):25-27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19日,德国内阁通过了施罗德总理提出的税收赦免方案.该方案规定:从今年7月1日至明年6月底,那些曾把资金转移到国外以逃避缴纳利息税的德国人,只要把外逃资金转回国内,并按2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政府将放弃对其逃税行为的追究,免于一切处罚.2004年6月税收赦免结束后,德国将把利息税税率统一为25%,以吸引德国人把钱留在国内.而目前德国是把利息收入归入个人所得,按19.9~48.5%的累进税率征税.这一税收政策的出台,将对欧洲各国的利息税协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评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结合江西省80个县(市)的样本数据,分别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小,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努力程度也基本相同;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和提升状况效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所以,依据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农村三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在前进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负担沉重、增收困难、农村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等。许多专家认为,由于在供给效率和供给公平上存在严重缺陷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长期积累,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继而对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制度成效持较严厉的批评态度。但本人认为,以上结论主要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而新制度经济学把个体看作是没有社会背景的抽象的理性机器,因此没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在党的十六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该问题,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又重新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丁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强调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相似文献   
6.
1、保持家庭联产承包制长期稳定不变,相应增长承包期,这有利于克服农民的短期行为,稳定农业生产。农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路子。目前农业综合效益低,资源浪费大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对土地经营收益期望值不高,生产行为短期化,如果把土地的承包期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可以将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投入,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商品列为征收反倾销税的对象,有必要对中美两国在反倾销税的立法、征收以及反倾销规避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指导今后我国反倾销税制的完善,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