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7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借鉴外地经验,探讨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我们于去年底到浙江、上海农村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使大家感到浙、沪农村近几年经济与社会变化巨大,农村工作抓得扎实,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引人注目。 一、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农业产业化初露端倪。1.农业投入力度大。这几年相继出台政策,增强投入力度。宁波按工业销售收入1‰。收取农业规模经营基金、3%。收取农业发展基金,上海郊区按工业销售收入的3—4‰收缴建农金。2.农业规模经营进展较快。宁波商品粮田规模经营率分别达 29%和引%。宁波不到 2%的农户经营 20%的粮田完成 70%的定购任务。对种田大户加强培训、考核,发放“绿色证书”。邱隘镇规模经济水平已达 80%。上海郊区 40万亩商品粮田集中到 6.7万个种田大户,规模经营率达 33%。3.龙型经济正在崛起。宁波市场已形成商草、蔬菜、瘦肉型猪、竹笋、芦笋、特种水产六条巨龙。该市发展龙型经济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品种不断增。初加工的有250余种,其中上亿元的有5种,上千万元的有23种。二是基地上规模。浅海网箱养石板鱼、鲈鱼,上千亩的基地有400多个,年产量6千吨。山区绿化、平原林网带、沿海防风林都种植竹笋林。三是深加工增值。1985年与1994年作比较,出口资源类、初加工、深加工的占出口总额比例由11  相似文献   
2.
具有国际权威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把经济发展的四要素形象地比喻为经济进步的发动机赖以支撑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律、动机等),自然资源(土地、矿藏、燃料、气候等),资本形成(机器、工厂、道路等),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精神等).审视环太湖五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具有这四个要素,当然要全部具备必须有一个创业发展过程.目前,制订规划从市、市(区)到镇村都要贯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远粗近实,虚事实抓的精神,要按照“方向明,起点高,规划全,分步走”的要求有步骤进行.本文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联系无锡的实际作些探讨.1、关于治理太湖问题.当代综合  相似文献   
3.
4.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江阴市召开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座谈会,围绕“率先”命题,广泛交流情况和经验,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的性质、内涵和实现途径。 座谈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部部长陈锡文主持,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12个市(县)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四个省市的12个市(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四个显著特点。即注重从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注重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努力兴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三高”农业(广东)、效…  相似文献   
5.
6.
7.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预言:“现代化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同时提出“人口聚居加交通就是城市”的论断。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农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小城镇建设理所当然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摆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和现状我市农村规模经营是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人、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而逐步推进的.到80年代中期我市农村的产业结构、劳力结构和分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农民“让田”、农业基础地位不够稳固的新问题.为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稳定发展农业的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把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至1994年底,全市已形成村办农场、站办农场、厂办农场、联户农场、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等多种形式的粮田规模经营单位3092个,经营面积195753亩,占全市商品粮田面积的30.1%.其中各类农场983个,经营面积101408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锡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快车道。 一、无锡乡村城镇化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已初步完成第三轮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有20%的中心村已启动建设规划,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村镇建设规划区的“两区”划定工作,初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