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方发龙 《时代经贸》2010,(14):223-22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与现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与利益冲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合理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江  方发龙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85-8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要求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必须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生态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多维系统,不仅在空间上承载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支撑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的反向增长,其引发区域经济子系统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自然资本的减少,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区域自然生态子系统在空间或功能上的损失,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区域的发展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子系统产出的量的增加,而应关注区域系统的整体收益,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之内,建立区域经济子系统与自然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5.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与现状、农村劳动力踌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与利益冲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