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其形成机理不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转换为条件的、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自然产物,而且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建立城乡均衡决策机制为条件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的自觉结果。  相似文献   
3.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这种积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目标转化成为现实的行动和未来的真实图景,需要一整套由政策、制度组成的推进措施,以及确保这些政策、制度落实到实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机制。培养农民,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自动机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脚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专业户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专业户,一些关于研究和探讨专业户的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也陆续出现了。据不完全统计,到1984年底已达百篇左右。但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各种不同的意见、看法,散见于这些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的正面阐述之中,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交锋则甚少。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谨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专业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