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1.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小;(3)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的历年平衡度较低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衡度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平衡度最高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4)未来各州市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职工平均工资区域差异仍将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认识云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们公司在股份公司内部控制现场检查中连续两年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山东石油的职工骄傲地说。 “内控解决不了程序不规范的问题,过去工作凭经验,现在完全按照现代化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内控制度是我们的‘家规家法’!”山东石油总会计师任君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3.
产业支撑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区位和文化制度方面的特殊性使得本区域小城镇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培育更复杂。文章在介绍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本区域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利用市场和坚持人地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展极理论视角的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西部资源型县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发展极理论及其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以及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极等问题,并提出应构建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不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迎合了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同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相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特点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笔者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支付方式的区别,最后笔者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三农”问题成为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兰坪县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现阶段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战略中,应着重从相关的制度创新出发,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8.
胜任力模型为我国组织人事部门有效管理党政干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在胜任力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德宏州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并讨论了模型在乡镇干部的选拔、培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