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就业量的两个基本因素,从对就业的影响角度看,资本存量结构表现为劳动密度,资本存量规模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就业量就是时间和劳动密度的函数。运用偏微分方程建模法,不仅可以得到解析解,而且可以得出解析解恰恰就是一个解耦式。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越来越受到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克思理论基础上的通货膨胀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通货膨胀初露端倪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采用两种控制通胀的方式:一种是离线控制,即问题严重以后才进行调控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控制方式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另一种是在线控制,即在问题刚出现就进行微调,使均衡价格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本文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在线跟踪控制系统: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货币供给的主动内生化。决策者通过跟踪函数观测经济运行状态并制定收入跟踪系数和物价跟踪系数,就既可以有效地控制物价增长率,同时又可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超额剩余价值从哪里来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学者坚定地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而且这些"转移论"学者似乎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对"转移论"进行一般化证明发现,他们将均衡结果作为过渡过程来分析,因而本末倒置了。一旦将超额剩余价值问题引入时标,动态化分析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过渡过程,我们就能得出超额剩余价值是先进企业创造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创造的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只有抽象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另一种观点认为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也同样创造价值.前者从马克思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价值的定义出发,来证明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正确性.后者不是从马克思的定义出发,而是从价值生产角度来考察价值的源泉问题.解决这一争论的关键在于对能量守恒原理的认识,因为从一定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原理的一个应用.借助于这一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即持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只着眼于个别企业的价值生产,而忽略了价值流和劳动流的形成过程.事实上,一旦从一定时间内价值和劳动的流动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价值只源于抽象活劳动,而与物化劳动无关.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两大部类之间均衡与部门内部均衡的关系为指导,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原始形态的均衡条件出发,经过变换,可以得到两大部类内部均衡条件的新的实现形式,即投资增长率等于消费增长率等。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均衡条件的原始形态可以转化为具有输出量、状态量和控制量的新的实现形式,即两大部类的投资增长率相等,两大部类的消费增长率相等,等等。这些均衡条件的实现形式一方面丰富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为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