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邹琳  曾刚  朱贻文  马双  曹贤忠 《经济地理》2019,39(11):113-12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高校、政府等组织跨区域、跨组织合作不断增加,知识与技术创新逐渐取代传统经济竞争模式。如何在知识创新竞争新模式下,实现知识获取、吸收及转化是提升区域创新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经济差异巨大的东、中、西三大区域,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实地调研,结合SNA及VAR模型对三大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路径进行判定及机理分析,结论包括:①长江经济带知识网络规模增强,科学知识网络规模扩散,技术知识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网络演化中,工业技术类高校或大型国有企业占重要结构洞位置,与工业技术类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实现跨区域知识创新及转化。②长三角城市群在知识网络中表现为市场或企业需求驱动下技术指向型路径,跨区域关系为满足企业技术或市场需求。③长江中西部城市群路径相反,表现为科学知识驱动路径。目的是实现新科学知识市场化。区域知识网络结构及路径演化差异证明欠发达区域不应盲目追求创新,而需找出自身发展路径,才能避免创新活动一哄而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