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的工作特点是导致我国部分企业职工失业并形成市场竞争强势群体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必须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为基础,以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建设作为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突破口;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并重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应该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 ,包括在创新与发展中应坚持正确的原则 ,对中国经济学进行明确的定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扬弃的态度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 ,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3.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围绕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化的命题,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发展比较和中外比较,可以看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首要前提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居民的个人财产,侧重点在于增加居民的动产性财产收入,根本途径是把居民的收入剩余转化为个人财产并为居民的财产再投入开拓广泛渠道。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可持续发展向科学发展的升华.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在内涵、如何对待发展、发展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发展理念的阶段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树立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和以与时俱进为特点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价值理论上完全对立的两个范式,通过其基本内容与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种价值理论既存在区别,又互相渗透.但总体评价应是效用价值论在理论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上并没有达到劳动价值论的水平,更不具备取代劳动价值论的条件,我们应当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商品价值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客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应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区分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理论一般和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特殊;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应当区分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和应不应该参与价值分配等范畴,以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8.
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而确立的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本文从经济发展替代经济增长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基础、社会公平为原则、社会进步为目的四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解决如何在经济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转变,必然波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将引起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革,成为逐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路径。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消除对收入分配公平的隐性侵害,有利于实现经济从负外部性向正外部性转变,有利于实现“成本——收益”理论要求的收入分配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