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已进入稳定增长新时期,稳占上海出口的“半壁江山”,呈现出国际著名大公司’唱主角、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等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有良好的出口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拥有一批“双密型”企业、对市场敏感性强、形成高新产业群和产品系列化,以及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在新的形势下扩大出口,必须积极引进产品出口型项目、鼓励外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尽快改变有些区县缺少龙头企业状况、鼓励外商投资于国有外贸企业、加强同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的营销网络联系,以及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 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党的十四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提出我国在九十年代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新任务,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要胜利实现九十年代对外开放的新目标,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和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开放十年来,我国已经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为上海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空间拓展、结构调整、产品创新和贸易方式转型等机遇。上海要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古丝路"建设经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区位等优势,深入分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加快发展上海对外文化贸易的路径,更好更快地推进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近几年上海外贸出口的特点,重点分析上海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的各方面构成原因,提出了上海外贸结构“软化”新态势是知识经济形势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上海外贸出口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曾连续27年雄居全国榜首。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经营权下放和专业外贸独家经营状况改变,上海外贸出口在80年代中后期一度处于下降、徘徊局面。从1992年起,由于各路出口大军形成,上海外贸出口又迅速崛起,呈稳定增长态势。 上海外贸出口走出低谷步入稳定增长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挑起了外贸出口增长的“大梁”,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正>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的战略决策,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上海发展的战略构想。要实现这“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贸易必须先行。如何在21世纪前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是当前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作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 实施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涉及经济体制问题.诸如外贸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海关体制、商品检验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都要积极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有利于经济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目前这些体制在总体上都不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加强配套改革,促进外向型经济体制尽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 中外合资企业是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经济实体。如何将这些性质各异的文化、观念、习惯融化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互补型企业文化,是我国在利用外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现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提升产业层次。但由于多种原因,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如何认识和协调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