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代西方人道主义哲学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主要阐发的是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为论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进行阐释和辩护。近代欧洲唯心主义历史观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维护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其研究都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事实上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进行辩护;二是由于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其研究必然无法抽象出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无论是庸俗的经验主义者,还是抽象的理性主义者,其研究必然要借助于一条抽象人本主义的理论线索,以掩盖现实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奇迹”的思考离不开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政府通过政策选择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公共资源投入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转变、重点产业发展、人力资本提升中带来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证明其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效性原因在于政府的特殊优势及公共资源的特性———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