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针对电子生产企业、回收个体或企业、消费者设计三份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问卷,从电子废旧品来源、回收渠道、流向等方面对苏南地区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特点,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管理对策,以助实现电子废旧品无害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设计技术进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创新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世博会发展历史,提出苏州承接上海世博会溢出效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创新经济整合升级、促进产学研区域一体化联动创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加大创新投入、广揽创新人才等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以期促进苏州创新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江苏省大丰市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先后实施土地整治重点项目23个,建设规模达61.83万亩,新增耕地8.45万亩.特别是2012年实施的部省合作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总投资达44888万元,上级下拨资金36961.05万元,创大丰市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历史新高,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筹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建设监理制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宜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项寅  杨传明 《物流技术》2020,(2):141-145
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下,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讨论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具体的教改内容进行探索和设计,并对教改方案的实施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2-2019年长三角省域及地级市数据为样本,基于物流生产力视角,借助三阶段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探索区域物流空间非均衡演变机制,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对企业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企业选择高效经济的回收模式成为关键。通过文献归纳,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的各方因素,改进平衡计分卡,设计问卷实际调研,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方法分析数据,抽取6个评价层面,建立评价指标,借助网络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证明,该评价体系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观及微观研究视角,从多粒度层次、全生命功能周期及供应链责任体3个维度,构建面向不确定性的多粒度产品供应链碳足迹分析模型。利用鱼刺图法和结构方程法设计静态产品碳足迹量化公式,改进粗糙集法动态解析不确定性。选取液晶显示器为实证进行分析,再拓展研究对象样本集,运用统计方法三维解析样本集碳足迹,绘制影响热度图,寻找优化产品供应链碳足迹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杨传明 《技术经济》2019,35(2):112-120
基于文献综述确定了六种技术进步来源,探寻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机制。选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碳强度影响的测度模型。从中国整体产业及产业部门两个层面,运用模型测度了新旧常态下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R&D、FDI水平溢出和FDI前向溢出三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可降低整体产业碳强度,FDI后向溢出、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增加整体产业碳强度;相较旧常态时期,新常态时期六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对于整体产业碳强度影响均展示了正面调整;新旧常态时期,R&D和FDI水平溢出降低了所有产业部门的碳强度,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提升所有产业的碳强度,FDI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影响不一;除FDI前向溢出和出口溢出外,其余来源技术进步对高碳强度产业部门碳强度的正面影响均差于所有产业均值。在此基础上,针对更好地利用不同来源技术进步降低中国产业碳强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传明 《商业时代》2006,(12):70-71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同时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又反映着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和经济规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业协会进行比较分析,探寻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行业协会在新时期进一步地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