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经济学   26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综合平衡问题受到了全国上下普遍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确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不是指单项或局部(部门、地区)的平衡,而是指宏观经济的平衡,即从社会再生产总体上考察资源与需要的平衡,考察社会总生产及其构成与社会总需求及其构成之间的平衡。它不仅要进行实物平衡,而且必须进行价值平衡以及实物与价值之间的平衡。这样,在计划工作上就要解决如何从社会再生产总体出发进行综合平衡的问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力争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并在此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按照“十二大”的精神,统筹安排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  相似文献   
4.
5.
孙冶方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两人的观点有同又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拟就他给我的启示,谈谈我个人对流通问题的一些看法。一、社会生产不能没有流通过程孙冶方同志在流通理论上的最大功绩,就是他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是存在着流通过程的,对无流通论或自然经济论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速度·结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说的速度,是指在宏观上社会产品总的变量,即考察经济运行中总量的变化;结构,是指产业结构,但不是只指资产存量的结构,而是侧重于考察资源配置结构及其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及其变化,而不是不问投入多少,消耗高低,只要有某些收益就笼统地称之为经济“效益”。本文将结合我国的经济运行来考察这三者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三者各自的变动和三者关系的变动不论是促进或抑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它们是否适合经济规律体系的客观要求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8.
<正> 从三个“三中全会”说起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商品交换、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从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被提到日程上来。上上下下,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基本上没有突破主辅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它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解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这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以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多少年来,人们总是把商品、货币、价值等同私有经济联系起来,甚至把价值规律看成是恶魔,认为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异已物。所以,在五十年代,孙冶方的《把计划统计工作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的文章一发表,人们便群起而攻之。其实,商品、货币、价值以及与价值有关的一系列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则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正如斯大林所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发展“第三产业”的倡导和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这两件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故本文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探讨。一、第三次产业的来源和概念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的术语,当初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民间流传、使用。后来,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在他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1935年出版)中又提出了第三次产业这个术语。他说;“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