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3年内,江苏省计划推广新能源汽车15135辆。今年2月,常州作为江苏城市群的一员,与南京、苏州、南通等城市一起被列入江苏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13年下半年,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将皮带传动改为齿轮传动,在实际运行中收到良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2007—2009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家庭收入流动、益贫增长与不平等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其中包括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收入再排序流动性和收入增长累进性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进程密切相关,2011—2013年,收入再排序流动性和收入增长累进性的大幅下降需引起高度关注。尽管城乡家庭的收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收入不平等程度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市场因素仍然发挥着扩大收入差距的主导作用。现有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收入流动性未能得到持续改善。新时代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从健全经济制度着手,营造机会公平的社会环境,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收入流动性、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针对对外贸易对我国城镇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城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这个结论与新古典理论不符,而与非新古典理论相符。具体来看:(1)从外贸依存度来看,进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贸易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都是正效应且显著,进口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大。(2)从外贸方式来看,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要大且显著,一般贸易的进口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且效应较大。(3)从贸易价格来看,虽然贸易价格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负效应,但是,与总体贸易、加工贸易的价格变化相比,只有一般贸易的进口价格和进出口总价格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4)贸易条件变化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效应,但是,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转换层施工的特点,并对模板支撑加固及荷截传递、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支撑体系但是选择、浇筑方案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穗  高琴  赵小漫 《改革》2021,(10):57-71
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2013年以来中国社会政策进入全方位推进并强调共建共享的新时代,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精准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社会政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社会福利在此期间逐步提高,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依然存在;社会政策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缓解相对贫困,且社会福利收入的再分配是累进的,但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上依然面临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应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优化社会政策,强化其再分配和减贫效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1978年~2008年期间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和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表现为倒U型,符合库兹涅兹假说。目前,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出口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正相关,处于拐点之前;综合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小于进口商品结构优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总效应表现为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期实现对外贸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s)1988-2007年的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福利体系的大小、结构及其再分配性质。本文发现,中国的福利体系仍然存在巨大的城乡分割,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更全面,福利收入更丰厚,其福利水平接近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农村的福利制度则不完善,福利收入非常微薄。同时,城市的福利收入体系尽管近几年的再分配作用有所减弱,但总体而言是累进的,有效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而农村的福利体系几乎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没有影响,但从2007年的结果来看,农村累退的福利体系开始向累进的方向转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收入在2002-2007年间大幅度增加,并发挥了巨大的再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5省10县“贫困村互助资金”三期追踪数据,基于收入流动视角,考量贫困村互助资金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互助资金存在一定程度的精英俘获现象,但随着互助资金的发展,低收入群体逐渐有更多的惠及,短期参与互助资金有助于农户收入的向上流动;长期持续参与的农户向上流动的概率更高,且参与后持续使用的农户,收入流动性更强,增长流动的贡献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