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祺  陈翔  李斌 《农家之友》2014,(7):42-43
<正>44年前,身无分文的何淑萍与襁褓中的女儿流落在渝中区化龙桥的街头,好心的张金元夫妇将素不相识的母女接回家中,照顾了大半年时间。44年后,在重庆化龙桥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两家人再次相聚。丈夫死亡母女流离1970年,重庆渝中区化龙桥一铁路隧道正在施工。5月底的一天,25岁的张金元路过施工现场,看见工棚外瘫坐着一名面容憔悴的女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本文利用2000~2014年43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社会经济账户数据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引力线性概率模型估计方法,考察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修正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显著降低了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地,机制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主要通过生产扩张路径和技术提升路径这两条间接渠道,降低了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扭曲程度。本文从服务出口差异性、国别异质性、协定条款异质性和缔约环境约束四个异质性视角,探讨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差异化修正效应。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进一步通过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来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提升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贸易隐含要素跨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祺 《财贸经济》2016,(2):55-70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的解释能力则相对较弱;而“风险定价假说”则没能得到中国资本市场数据的支持.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主要是由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存在系统性偏差而不是风险变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94-2011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CAI指数和RCA指数,并运用动态空间Durbin面板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贸易开放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成员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产生"第三方效应"的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国际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其他东盟10国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2)货物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其进一步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十分有限;(3)服务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进一步的服务贸易开放能够提高各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在CAFTA框架下制定贸易开放政策以促进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发布的欧元区17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作为欧元区主权风险的替代变量,从多市场极端收益联动和市场间传导机制的角度,检验了欧债危机爆发前后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及其内在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欧债危机下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显著增强了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合极端收益波动;这一影响在三大评级机构发布的不同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下和中国不同金融市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当主权评级调至接近或达到投机级时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系统性的投机级临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为增强中国政府金融干预和处置能力,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林僖  林祺 《经济管理》2023,(2):5-22
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来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1995—2009年40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环境账户数据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报数据,系统考察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缔约方制造业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方式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显著降低了缔约方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过碳排放跨境转移的直接渠道,以及能耗效应、技术效应和替代效应三条间接渠道共同影响缔约方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缩小了缔约方不同制造业部门间的隐含碳排放差距,但是这种碳排放削减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此外,缔约方制度环境异质性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削减效应的发挥也具有差异化影响。最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不仅在缔约方不同制造业之间形成碳减排的循环“正反馈效应”,还有效降低了邻近经济体和高价值链关联度经济体的制造业隐含碳排放水平。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进一步通过推进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来降低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进而实现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