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论政府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翠珍 《当代经济》2003,(10):61-62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经。农业名牌战略是农户、企业、政府的联合经济行动,它是以高度的组织化为前提,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创出农业名牌产品。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创建农业名牌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然是十分巨大的。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和扶持保护作用,为农业创名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比例的稳步增长,有利于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翠珍 《乡镇经济》2003,(3):23-24,44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的应城市杨河镇小城镇建设的社会调查,总结了该镇在规划、筹资、积聚人口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分析了这一步建设存在城镇经济内涵、资金来源和产业化等制约性因素,并从建设产业链、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翠珍 《经济经纬》2007,(6):115-118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必须实现农业名牌产品的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保护法制化.质量标准化是农业名牌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生产规模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保证和名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建立健全名牌农产品的法制化保护机制,是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在实行年薪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刍议名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翠珍 《商业时代》2005,(26):74-75
农产品市场推广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销售渠道是农产品市场成功推广的重要基础。培育市场销售主体,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改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环境,是加强名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的分散开发,农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形成统一的地方特色形象识别,市场影响力有限。过度分散的特色资源开发,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企业识别系统(CIS)战略,塑造地区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牌,可以提高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地区形象识别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市场主体、品种、生产的自然环境、生产经营方式等条件。农产品地区形象识别战略由农产品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8.
1 粮食市场形势分析1.1 粮食市场需求变动的特点1.1.1 由单一化、低层次需求向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过关,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食物消费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且不同的群体产生不同的需求。如广大农村居民消费已由粗粮转变为细粮,城市居民的粮食消费更趋向优质、营养、卫生、方便、保健等方向。居民的食物结构也逐步实现科学化,即以粮食消费为基础,适量增加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并辅之以豆类、薯类、植物油和果蔬等。其中,绿色消费更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消费需求呈现结构性的变化。人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而对包装小型化、方便化、品质高档化的精加工粮食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同时追求粮食产品的天然、鲜活、味道、安全和营养,将是粮食需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联系湖北三农问题实际,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创名牌产品对解决湖北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未来20年左右,我国在社会再分配方面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并第一次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写入执政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之中,这在党的重要文献里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