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申秀英  卜华白 《经济地理》2006,26(2):322-325
中国古村落旅游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新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虽说理论界和实业界已是对其作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现实问题依然很多,致使古村落旅游既缺乏产业意义,也缺乏旁侧经济拉动意义。文章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共生进化”的环境条件、运作模式及能量生成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之间及其与其它关联企业之间的“共生进化”问题,其目的是为古村落旅游企业如何拉长其产业价值链和增加其旁侧经济效应提供理论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3.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多数传统聚落面临着被损毁甚至完全被破坏的危险。目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以我国南方传统聚落为对象,研究GIS与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采用基于GIS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对城乡规划与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形象定位及其形象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秀英 《经济师》2004,(7):116-117
旅游地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各项定位的核心。区域旅游规划应在深刻挖掘地区形象的基础上 ,搞好旅游地形象包装与提升 ,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衡阳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为出发点 ,探讨了衡阳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组成及其旅游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主要描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暴露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透彻,其讽刺手法淋漓尽致,达到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是目前我国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实现路径和循环经济下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公民,法律、制度、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角度说明了循环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状态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