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7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玉琳  真虹 《港口经济》2014,(11):46-48
近年来,上海港虽然货物吞吐量屡创新高,但增长率却逐渐趋于平缓;此外,港口的业务构成、各种集疏运方式所占比例等也不尽合理,影响了上海港从传统转运中心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型发展。本文分析了上海港综合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上先进港口转型发展的经验,对上海港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继红  真虹 《港口经济》2008,(11):11-15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港口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加深,为中国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集装箱吞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上海港、深圳港分列世界十大集装箱港的第三位、第四位。然而,我国港口排名的迅速上升,并非表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的剧增,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港口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5.
1.香港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香港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出口处,处于远东贸易航线的要冲,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中心,因此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香港拥有世界上的最好的天然良港之———维多利亚港,该港水深港阔,具有良好的天然屏障,不冻不淤,第五代集装箱船可以自由进出。香港早在1863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自由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不断完善其港口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以及货币的自由兑换、船舶自由通航、航运企业自由经营、船舶自由登记、对运价不干预、不征收船舶进出港的港口行政费等政策,并逐步形…  相似文献   
6.
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规划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国务院的重大决定无疑给金融危机下上海经济发展转型以强有力的推动,对于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生态责任约束下物流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合作中的交易成本、重复博弈与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属性分析模型,在生态责任约束下对物流节点企业之间合作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港口转型发展的背景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使港口正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压力。同时,港口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且正在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中间,港口已经不是作为运输链中孤立的一个点,而是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对产品生产的精细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正在成为对整个产品生成链的  相似文献   
9.
李晶  真虹 《技术经济》2007,26(12):19-22
在明确技术创新、创新力及技术创新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点归纳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力发展的"4I"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二船籍港”政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船籍外移的现象十分严重,船舶选择悬挂“方便旗”,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我国船舶大量移籍,使得我国国旗船队不断萎缩。如何解决中国船籍大量外移问题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船舶登记制度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