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加入WTO ,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在我国加入WTO后 ,关税的降低 ,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 ,将对尚处幼稚期的国有企业产生冲击 ,这些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竞争范围扩大。“入世”后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行业外 ,很多领域都会逐步更加开放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将不仅面对国内民营企业和新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的挑战 ,也将面临国外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②竞争内涵延伸。进入国际市场后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 ,更重要的是品牌竞争、企业文化、CIS等无形资产的竞争。③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建立基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战略联盟是提升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其产业安全的有效手段,并探讨了建立有色金属战略联盟的优势、条件、应注意事项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管理之利润源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已成为当前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减少单个节点企业活动的相关成本上,本文从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间的互动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指出提前订购是增加供应链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西部开发背景下湖南科技工作的战略思想与目标定位 ,提出了振兴湖南科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而不强,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有色金属工业最迫切的课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有色金属工业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上年需求增长、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对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正的影响;而当年的需求、产业集中度则具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应链运作中 ,销售商通常根据其最初的需求预测与制造商签订合约 ,要求制造商建立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如果合约可接受 ,制造商将建立这种生产能力。在生产能力建成后 ,销售商观察到实际需求 ,提交最后订单 ,制造商按最后订单组织生产。在这种运作机制下 ,由于销售商不必支付构建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 ,它最初将提交一个乐观的需求预测引诱制造商建立过剩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偶然出现的高需求。然而 ,当出现的不是高需求时 ,制造商过剩能力的投资将被白白浪费掉。如果制造商意识到销售商的这种动机 ,则以怀疑的态度对待销售商最初的预测需求 ,…  相似文献   
7.
技术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技术的历史性、复杂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理论界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范畴仍然存在着根本分岐。我们认为: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应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小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开发并保持忠诚顾客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顾客满意、服务质量、顾客价值、顾客信任和转换成本提升顾客忠诚,将成为中小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营销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企业针对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和知识爆发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造成冲击的一种有益的响应或适应,是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各自内部资源能力进行杠杆整合、追求战略性互惠互利的企业市场行为,意图从以往的降低成本到当前的组织学习。它是一种扩大范围而不扩大企业的方法,有纵向联盟和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是我国跨世纪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活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开展技术创新,首先在于观念创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走一条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扩张的路子,这是由于我们对技术创新一直未予重视的结果.时至今日,许多人对此还是认识不足.为此,我们有必要重视、研究与宣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