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厘清该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探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路径,为该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在讨论乡村人居环境内涵与乡村振兴逻辑关联基础上,从乡村生产环境、乡村生活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该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结果]按照评价得分可以将17地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为4类:即高质量地区、较高质量地区、较低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在分析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途径。[结论]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存在区域间的不均衡,大致呈现半岛地区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格局,其中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最高;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要坚持各子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差异化的路径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应采取相对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4.
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相当密切,经济发展,必然会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产生影Ⅱ向。通过分析烟台市从1997年到2006年市域经济发展和各类用地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烟台市农用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菜地和果园面积却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则总体呈增加趋势。论述了烟台市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这类情况的形成原因。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作为跨区域大型交通工程,自1992年首次提出即得到各方重视,并开展了近30年持续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CiteSpace、ArcGIS等软件对近30年来渤海通道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方位总结了近30年渤海通道研究的相关进展。结果表明:(1)渤海通道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提出—启动研究阶段(1992—2000年)、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1—2007年)、战略规划研究阶段(2008—2014年)和项目论证研究阶段(2015年至今);(2)渤海通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学、工程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大类,其中以渤海通道建设的区域影响、建设方案比选、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热点领域;(3)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模型构建、空间统计分析、工程地质实测及建模,学科交互性和综合应用趋势渐趋普遍。渤海通道前期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因渤海通道尚处探索阶段,目前多为前瞻性研究。未来仍需整合创新预测方法,提高渤海通道研究的科学性;深入微观视角,探索渤海通道建设的环境影响;响应国家低碳政策,开展渤海通道的交通减排研究,为渤海通道论证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