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历史景观演化理念视角下,以新疆南疆地区 的古代城市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和相关文献归 纳其历史层积特征,从区域范围内对汉代以前至明清时期南疆 古城遗迹的整体格局、组团簇群、经济方式和中心地标层面进 行考古学辨析梳理,进而分析古城历史遗址表征信息背后蕴藏 的聚居景观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聚居形态:单垣型 →双垣型→混合型;2)古城选址:山谷盆地→山前绿洲→边 缘绿洲;3)典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形态学理论视角,探讨了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历史形态演变,及其对遗址区村落的保护与再利用启示。随着2013年未央宫遗址公园的建设,遗址区原址的10个村落进行了整体搬迁。从城市历史保护的连续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不少挑战。从汉长安城形态演变中最为突出的4个历史阶段,梳理了西汉以来汉长安城的城市建设、水系格局、道路系统以及村落布局等形态要素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信息叠加分析,探讨了遗址区村落与原址地形和水系格局等形态要素间的共生关系。最后从历史形态保护视角,指出了村落形态在汉长安城历史形态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 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 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 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 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 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 学领域的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通过村落选址、整体格局、街 巷交通、平面类型、建造材料5个不同基因载体对象层面对南 疆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特征及其异变类型进行识别与解 译,从保护振兴的价值视角探究概括出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 因”承变、类变、突变形态特征,并针对当前传统村落的基因 异变现状提出后续的检视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