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优化就业结构是关乎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受教育程度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优化当地就业结构,而对邻近地区就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抑制作用;(2)生活成本和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前者是弱化作用,后者是强化作用;(3)性别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显著优化男性、女性就业结构,对女性就业结构优化程度大于男性;(4)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地区就业结构的优化,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