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其融资方式转变、投资主体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工具增多密切相关。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金融发展状况,尝试从交通、通信、能源、卫生等方面构建基础设施体系,从金融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构建金融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体系发展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体系具有较强的耦合关联度,但协调度仍需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体系中的金融规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为突出,高于金融效率与金融结构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升家庭消费水平,且对享乐型和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大于生存型消费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以金融素养、支付数字化、收入水平机制促进家庭生存型与发展型消费并降低享乐型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地区、东中部地区家庭消费水平影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改善低、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且对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升级作用更为显著。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背景下,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大力建设服务业消费市场,拓宽服务深度、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支付数字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支付数字化对家庭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享乐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大于生存型消费。家庭创业行为与商业保险行为在支付数字化与家庭消费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支付数字化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在农业户籍与西部地区家庭更加突出;支付数字化对享乐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在农业户籍与东部地区家庭更加显著。因此要大力推动支付数字化与相关知识的普及,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外部环境”出发,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主体、科研资金投入是区域高技术产业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产业高创新绩效组态存在3条驱动路径,即“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特定环境”驱动型、“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协调环境”驱动型、“技术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均衡环境”驱动型;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投入、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在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研究,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提供路径参考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