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提高河南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河南省优势产业分析 依据现有统计资料,我们利用若干指标对在河南全省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或行业进行如下分析。 从产业的增加值大小来看,2004年河南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总额为2332.68亿元,规模较大的前十位产业增加值为1534.43亿元,约占增加值总额的66%。排在前十位的产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3.
4.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日渐丧失,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产业都是即将消亡的衰退产业。“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仅仅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发展的技术产业的前提下,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对此,要不断提高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立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资产重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水平;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为传统产业改造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6.
7.
国内学者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虽有诸多表述,但均未抓住其本质特征。从国际、国内大环境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只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或曰"两化融合")。理论上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有"嵌入式融合"和"渗透式融合"两种模式,从河南实际和两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真正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应该以"渗透式"为主来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河南省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其结论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能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其关键是要找准抓手和突破口;同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城镇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突破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最直接原因和“动力引擎”.并且结合若干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城镇化模式的唯一选择;必须抓紧制定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战略;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须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