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中美贸易磨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寅 《经济论坛》2006,(21):48-5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当初最大胆的想象。仅就双边货物贸易额而言,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也前所未有地上升到2016亿美元(按照中国统计口径,此差额为1147.7亿美元),巨额逆差在美国国会再掀波澜,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2006年伊始,随着“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出炉,中美贸易再次剑拔弩张。该报告中美方措辞相当激烈,称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这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很可能升级为“贸易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当初最大胆的想象。仅就双边货物贸易额而言,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也前所未有地上升到2016亿美元(按照中国统计口径,此差额为1147.7亿美元),巨额逆差在美国国会再掀波澜,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2006年伊始,随着“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出炉,中美贸易再次剑拔弩张。该报告中美方措辞相当激烈,称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0亿美元,出口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是,在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仍然薄弱已成为中国迈向贸易强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制造”已成为廉价货、低档品的代名词。从2004年的西班牙烧鞋事件到2005年中国产品在俄罗斯被强行拉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产品的廉价化路线已经进入一个死胡同。对此,政府、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双管齐下,培育和发展我国自主出口品牌。一、我国自主出口品牌的基本情况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一些品牌…  相似文献   
4.
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对东道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颇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已纳入我国经济振兴规划,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进而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途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FDI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FDI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基于我国装备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经济民族主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中美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企业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其中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回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后WTO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必须直面的问题.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根源和其在中美贸易中的表现,兴起原因,其种种现象在中美经济关系中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市场结构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自主地位的关键因素和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单独门类列入九大行业振兴规划,于2009年2月4日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了装备制造业在振兴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由于装备制造业直接向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手段和设备,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和质量。根据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的研究表明,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起重要作用的前20项技术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1]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它在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地迎接挑战,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