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定量测算和分析我国1997-2008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结果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碳强度远高于其他行业,东部发达地区的碳强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并且,各省区的碳强度状况与其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差异及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直接相关。同时,基于LMDI分解方法进行的各省区能耗碳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强度的改善是驱动1997-2008年大部分省区碳强度降低的主导因素,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趋于拉升大部分省区的碳强度。上述两种力量在各省区有着明显不同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游资源资产化的景区开发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异化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初始财富和景区开发的主要依托,景区开发商改变当前投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发掘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基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可促使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实现,而盘活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将使景区开发的各类融资模式的运行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3.
何艳  范定祥 《中国市场》2009,(10):127-129
营销渠道成员间的满意、信任和相互依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工商企业间的渠道忠诚。要培育工商企业间的渠道忠诚,应增加渠道成员满意感,培育渠道感性信任和理性信任,增加转换成本、加强双方的依赖关系,从而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17家纺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2021年的经营数据,选取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净额、企业职工人数、营业收入、净利润作为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进行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以及Malmquist指数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提高纺织制造业企业经营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进化博弈的农业非点源减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非点源减排的实施是实现水环境质量和成本效率双重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的非点源农户之间、非点源农户与点源企业之间采取不同策略的群体比例的动态变化,以及进化稳定策略的对应条件,认为政府的干预力度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及排污权交易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变非点源的博弈得益矩阵,进而诱导非点源选择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6.
7.
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低碳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促进人类发展。已有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采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和人类发展指数(HD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双方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从长期看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和人文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不仅降低碳排放强度能够促进以人文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发展,而且人类发展反过来也能推动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应同时采取提升HDI和促进碳排放强度降低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8.
何艳  范定祥 《经济论坛》2009,(4):134-135
生产企业能否很好地解决与中间商的渠道冲突,关系到营销渠道运行的效率,并由此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讨论了厂商企业之间垂直渠道冲突的产生过程、形成原因及冲突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首先考察了其现实原因,然后从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实习背景下改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强盛乃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之一大景观。钢铁产业曾和纺织、橡胶、采掘等产业一起被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视为衰退产业,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和1998年前我国该产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了见证。然而,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产销量及产业利润率却戏剧般地火爆起来:不仅钢产量从1996年的1.01亿吨猛增至2003年的2.2亿吨,产业利润量也从1998年的9亿元骤升为2002年的204亿元。那么,为什么在发达国家钢铁产业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