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源泉和基础,尊重并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经验根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革中,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深厚基础,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信用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而中国目前经济信用缺失是中国市场经济升级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的渊源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于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政府信用问题便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政府信用的渊源 ,并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 ,用社会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 ,进而认为 ,政府信用是政府存在的内在道德要求 ,是政府的内在规定性之一 ,政府信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资本的身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转型中国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也是一种不同于市民和农民的社会身份。农民工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资本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是农民工公民资格无法充分实现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差异政治"的价值诉求,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资本的政治策略,即实施"差异政治"。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策分析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从2007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市区实行。从政策分析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会组织的制度变迁与农民工权益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笑如 《农村经济》2005,10(5):83-85
近年来,农民工权益受损的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引出了农民工的许多制度需求问题。制度需求必然要求制度供给,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应该增加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供给。本文着重从工会组织的制度供给入手,提出在工会组织文化、制度网络和制度内部设计等3个层面进行工会制度创新,以更好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理应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大军.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来看,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却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体制层面.因此,本文认为,认识存在的困难是决策者进行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克服这些困难则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