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A、B股市场还存有一定程度的分割,完全整合尚待时日.而从时序演进的角度看,尤其是在反映股票价值的市盈率、价格、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上,A、B股市场整体上有进一步趋同的趋势.随着A股市场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地开放,B股市场存在的实际意义也将逐渐减弱.合并不会对A股市场造成太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利用双边市场理论研究了垄断P2 P平台和单向归属竞争平台的定价原则。研究发现,垄断P2 P平台的定价采取的是谁受益谁付钱、不受益不付钱的原则;单向归属竞争性平台向借贷双方收取的价格则是非对称的,向一方收取高价而向另一方支付补贴,平台的保障性越高,借贷双方支付的总价格也越高,平台支付的本金损失和保险金都包含在借贷双方支付的价格之中,本金损失和保险金承担对象的不同只改变总价格在借贷双方之间的分配,而不改变借贷双方支付的总价格之和,总之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天虹 《经济与管理》2004,18(10):42-43
关系型融资模式曾因东南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倍受推崇,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目标又纷纷聚焦于距离型融资模式。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大多采用关系型融资方式,这是现实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但就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以距离型融资方式为主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基于KLR信号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立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KLR信号法对建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KLR信号法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蒋天虹 《现代财经》2008,28(3):84-87
通过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银行次级债券风险溢价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评级机构给予的级别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风险溢价显著相关,债券级别越高,风险溢价越低.另一方面,市场似乎认为评级机构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债权优先级别的债券在违约情况下的损失程度的不同,混合资本债的级别并未与次级债和金融债的级别合理拉开.实证还发现当债券以浮动利率发行时,债券的风险溢价能显著降低;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债券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6.
深圳股票市场杠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EGARCH-M模型对深圳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场的收益率有效测度了风险因素,并发现当市场面临信息冲击时,坏消息对市场的冲击大于好消息,即存在显著负的杠杆效应。在进行分段回归后,显示杠杆效应随时间变化,由初期的负的杠杆效应变化为正的杠杆效应。最后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特征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8.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VS-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两市的波动非时称性及非对称效应的反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沪深两市波动性总体特征趋于一致,两市都存在非对称效应,两市都存在波动非对称效应的反转,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效应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还随冲击程度的大小而变化.另外,非对称效应的反转现象还随股票市场发展逐步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价值取向——人文贸易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人文贸易主义。虽然人文贸易主义难免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工具来使用,但总体上讲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人文贸易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