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从1961年建村以来,已走过了40年风雨历程。作为一个对华西村跟踪采访了30多年的老记者,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中外人士提出这样的问题:像华西村这样的“老先进”,几十年来能做到“红旗不倒,青春不老”,到底有什么奥妙?记者自己也常常在思考,半个世纪来,在中华大地上曾崛起多少名震全国的先进单位,为什么其中不少单位只能兴旺一时,而华西却像一棵青松,巍然挺立,愈来愈刚健、葱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社会主义也要  相似文献   
3.
"苏南乡镇企业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改革,使她脱了胎换了骨。"这是记者最近在苏南农村调查时常常听到的话。此话出自一些领导干部、经济界人士乃至普通农民之口,使人倍感惊喜。记者发现,经过改革洗礼的苏南乡镇企业,从所有制结构到经济增长方式,直至地方政府的职能,无不反映了这种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正是这种"脱胎换骨",使苏南乡镇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发展,必选择改革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乡镇企业,从90年代初开始,就暴露了发展速度居高不下和经济效益相对下降的矛盾。到1996年,苏南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幅降到  相似文献   
4.
5.
6.
7.
历来以发达的乡镇工业名闻全国的江苏省锡山市,近年来出现了农业迅速升温的新气象。许多人走出工厂从事种养业,其积极性并不亚于当年脱离农业跳进工厂。土地,重新唤起了农民对它的热情。早在80年代,锡山市的乡镇工业就曾经连续十年雄居全国之冠,乡镇工业在全县经济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业的比重不到五分之一。到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农业的比重愈来愈小。去年,锡山市乡镇企业销售收入近400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升温的现象在这里出现了。有的农民离开乡镇企业,回家承包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一位美国学者专程到华西考察。当他得知华西村的固定资产已超过15亿元,华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日本,农民家庭拥有轿车的比例超过了新加坡时,他惊叹不已。回国后,他撰文说:华西的经历使人相信,中国苏南创造了东南亚的经济奇迹。 华西,是中国农村一个缩影,也是国外人士观察中国农民生活的一个“窗口”。就在这片土地上,寄托着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吴仁宝半个世纪来的美好梦想。 今年72岁的吴仁宝,有22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他11岁就给财主放牛,做长工。好容易熬到18岁,他借了点钱,做起了卖布生意,梦想有朝…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锡山市,有一个地处常熟、江阴、张家港三市交界的港下镇。1990年底,现任镇党委书记曹义君走马上任时,全镇的固定资产是1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也刚刚起步。到1995年底,经过整整5个年头,这个镇的固定资产猛增到9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都翻了三番多。三资企业一下于发展到38家。尤其使人惊叹的是,全镇建成了9个集团公司,其中国家级的就有8个。规模经济的大发展,使这个镇名震江南.赢得“巨人之乡”的美称。为什么一个偏僻的乡镇,在短短的5年内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曹义君书记深…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