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重启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1992~2011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检验了制度环境中的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等制度变量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制度环境替代性变量的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均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与两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对私营企业家创业活动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腐败、金融市场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在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制度环境为切入点,对已有文献中关于制度环境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从"创新说"、"风险承担说"和"市场机会说"总结了企业家精神概念界定的三种观点;从产权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政府管制、法律体系的健全度等方面研究了制度环境因素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制度环境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制及制度环境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实证研究;从制度层面对如何培育和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与信贷风险,还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即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当然,要想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还需从法律壁垒、财税政策、运作成本、外部环境等方面多加谋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宜的农地产权制度不仅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关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变革的方向,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论点:农地国有化、农地私有化及完善论。在对各种论点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应该认为,农地国有化与农地私有化都不可行,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并看牢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完善当前农地制度的关键还在于强化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各类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恰当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并进行配套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完善农地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事关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进行剖析发现,集体土地产权模糊、产权缺乏排他性、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性用地界限不清等制度性因素共同促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因此,有效保障我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要从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入手,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长期的承包经营权、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界限、构建多层次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