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产值总量初具规模,但效益水平较低。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产业产值总量初具规模,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仅6.6%,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水平低。  相似文献   
2.
直辖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国民经济大发展局面。但因发展速度过快,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协调:基础产业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与其固定资产投入不足相矛盾,形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为此,整体提升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为重庆持续健康发展铺平道路,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实践.重庆作为中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展了以农民工城市化为主线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为中国城镇化构建了基本成型的制度体系.基于重庆改革实践,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顶层包括了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产业发展两个板块.运行机制取决于政府政策,产业发展取决于因地制宜下的产业创意.运行机制建设中应重点克服严重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利于农村发展的农地政策和以政府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建立起以“三农”发展为基本、政府管控、农村主导、市场参与、多方共赢的新型城镇化利益格局、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许玉明  廖玉姣 《改革》2012,(9):89-94
"三农"问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关联,如果存在系统性缺陷,不仅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甚至会形成逆向动力。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但可以快速启动。主要任务是取消城乡分治下的不公平原则,城乡分治的内容应逐步从城乡经济社会中回归到城乡规划建设形态差异化管理层面。破解"三农"问题,应重构农民工城镇化动力机制,减少农民;重构农村改革与发展自主权利;进一步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投入,从外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水利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体系将所有涉水环节分机构管理,已经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严重不相适应.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对涉水行政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重庆市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中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分步实施机构调整,职能整合,机制优化,为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体制下推进城乡水利事业统筹,涉水环节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农民工及其总供养人口户籍城市化并享受与城市居民一致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8.
9.
城乡分治的二元制度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财政属地化管理制度、城乡分治的规划管理制度为核心制度,继而由核心制度演绎出来系列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其中以地区划分的城乡二元核心制度的衍生制度有城乡二元建设管理体制、城乡分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城乡经济管理分治等制度,以人口划分的城乡二元制度的衍生制度有城乡分治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分治教育制度、城乡二元就业制度、城乡分治的住房制度。城乡二元核心制度及其衍生制度构成我国城乡二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运行,严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营环境.农业生产中的制度性矛盾,导致农产品价格机制中质量竞争机制被毁灭,质量安全受危害;农业供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服务成本成倍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难以与农业生产相匹配.要化解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矛盾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方案设计.本文创新性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工程试验设计的思路,用现代产业管理思想和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良性运行的市场经济生态系统,重构农业的价值和信用,努力构建安全农产品供给侧垂直闭环运行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