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了,而结构或局部不平衡通过调整可以达到平衡。如果总量失衡了,就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经常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就必须经常及时正确地观察和反映社会供需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本文着重就社会供需总量计算的若干方法论谈一些粗浅意见。什么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所谓社会总需求,不是指人们的自然需求,而是指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的购买力,即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货币总量形成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包括以价值表现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总量)。人们手中有钱(或支付能力)可以购买建筑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具有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的基本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计划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微观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实行宏观管理和控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就可以克服商品经济容易产生盲目性的缺点,又可以发扬商品经济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社会主义国家管好管严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两条,一是安排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是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完成这两项任务都必须建立在搞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就是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出发,求得全社会的总生产与全社会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达到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值上得到实现,即总量上的平衡。这就要求把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总量和需求总量计算准确。我们知道,社会产品生产总量只能借助于产品价格这个同度量加以计算。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值,既反映总产量又反映总价值量。要准确地求得总产量,首先必须把实物产量搞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生产增长速度是用报告期与基期的总产值对比计算求得的,是个综合性指标。其中包括有数量型和效益型两种增长速度。在产品经济和高度集中经济管理的旧体制的年代,我国的生产增长速度前一种类型占很大比重。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生产增长速度也开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化。本文着重就生产增长速度的几个经济问题谈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4.
孙冶方同志是一位远见卓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统计学家。五十年代他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时,亲率统计工作考察团赴苏联重点考察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回国后,他还亲自组织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的同志们学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和综合平衡统计方法论。为我国统计工作,特别是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一九五七年党为了加强文教战线,冶方同志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所长。他虽然离开了统计工作岗位,但一直非常关心统计工作的建设和统计学的发展。不仅在经济研究所内亲自组建了统计学研究组,他还一直与实际统计工作部门的老同事们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际统计工作的动态和统计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宏观经济决策、调节、控制都要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的宏观经济信息为依据。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与改革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  相似文献   
6.
生产增长速度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一直十分强调生产高速度增长,这是由于我们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想尽快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然而,在一个长时期里,我们并不很清楚生产增长速度可以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数量型的增长速度;一类是生产效益型的增长速度。由于长期的实际经验教训才使我们逐步明自前一类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以总产值为中心的计划统计指标体系是我们在建国初期从苏联学来的,与学来的经济管理体制是相适应的。长时期的经济实践证明,这一套经济管理体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经济指标体系是经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统计指标体系也必须进行相应地改革。本文试图祗就净产值指标的作用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并对计算中的若干方法论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同志们研究和探讨。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经济指标是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也“涉及到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许许多多带根本性的问题。”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计划、措施等最终都要在经济指标上加以体现。一切经济活动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都要通过经济指标反映出来。所以,对经济指标的研究决不是什么具体方法问题,而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四个方面对这个题目加以略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