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论技术和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已被史实和现实所证实。但技术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并不能完全说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制度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技术和制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决定,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性的保证。因而,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互动论”的观点,为说明在相对较长时间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超长的景气扩张,一举超越了20世纪60年代的"伊奘诺景气"成为战后最长一次景气周期。此次超长景气不仅没能多大程度推进日本经济前行,而且其国民也缺乏对景气的实际感受,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出现了一些与以往景气扩张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日本经济中某些结构性因素相关,其中包括企业生产和收益、贸易和投资、雇佣收入和消费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市场制度中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是以较高的效率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此必须增强各经济主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各经济主体在增强自身适应环境能力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本文拟在企业,工会,消费者,传统产业,行政体制和信息机制等方面,概述其行为特性,以加深对日本市场制度中各经济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政府应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相关联的政策意识,制定有关新的增长中心建立和原有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名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赵放,李金山名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可谓产品的灵魂,是产品各方面特征的综合体现。正象有关人士所说:“名牌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成为占领市场的王牌。”一个国家拥有名牌产品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金融制度的不良表现,是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起点,这充分表明了日本现有金融制度与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之间的冲突和不适应性。如何从日本金融制度的弊端出发,改革已过时的金融制度,并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就成为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市场制度分析过程中,时常可以感受到日本市场制度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它源于广泛的意向统一过程,是通过以行政为核心的高效率信息传递来完成的,我们分析日本社会体制特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动机和意识,是为了进一步揭示日本市场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美国适时地出台了"新阶段"对华贸易政策,在重点强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该以一个"成熟"的"贸易强国"的身份积极地、全面地参加对发达国家适用的国际协议与国际组织,从而让美国厂商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准入机会.该项政策的出台,是美国秉承其"融合战略"主导下的"引导"和"塑造"同步推进的政策,其实质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使得地方政府缓解了投资方面的财政压力并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部分短缺问题,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近年来,国家不断地出台一些规范和监督文件,依据文件的精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处在改革与转型期,因而有效地把握政府融资平台改革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问题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路径与可替代的融资安排,提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改革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