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资源比较优势竞争转向创新要素优势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新态势,以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研发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随着对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要素的内涵不断完善丰富。目前对创新要素的定义,有从要素论和系统论角度进行划分。要素论一般把创新要素分为人才要素、资金要素、平台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资本要素、制度及政策要素;系统论认为创新要素主要由产出科技成果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即直接要素,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提供支撑条件,间接推动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即间接要素,包括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宏观政策等。本文分析了创新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及特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并对目前主流的引力模型和推拉模型进行了归纳,对影响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和国际视角对创新因素流动规律进行了总结。未来需要在创新要素流动形成的流数据空间效应、技术转移测度及效应、创新要素配置效率3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明谦  郝汉舟 《价值工程》2014,(6):295-296
随着我国各地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出现和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文章分析了开展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归纳了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行业依据,并对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和动态度模型分析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咸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未利用地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林地增加量最大;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是耕地;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78亿元.由此可知,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向林地转化,其次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建设占用耕地所引起的负效应被退耕还林所产生的正效应抵消;全市及各县市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都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并走向平稳的趋势.经过实证分析,基于RS和GIS的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可有效解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生态效应定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建筑、工业的过分集中,又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交通拥堵、住宅短缺、城市失业率升高等很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重新审视适应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的概念及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从传统的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向高级形态的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显得尤为必要。城市化的测度必须根据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在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数学表达式,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两者关系的常见方法。在目前研究中,资源环境系统界定不清楚,对科技创新与城市化的互馈机制及及效应研究薄弱,对人文因素和企业微观主体的驱动作用研究不够。文章最后指出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健康分析不能停留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响应进行仿真模拟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加强从城市化与资源环境效应之中,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以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财富驱动以及创新驱动。城市化过程的驱动机制是推动城市化发生和发展必需动力的产生机制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水平测度及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与技术创新的互馈机制。分析了技术创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归纳了相关的经验模型。目前研究中技术创新与城市化的互馈机制及模型研究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科技创新对资源环境的束缚效应的缓解作用研究深度不够。从目前的仿真模拟来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D模拟较多、以时间维度的研究较多。下一步应在GIS与CA模型以及SD模型结合起来,实现在区域空间上研究技术创新对资源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