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目前,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般做法是:年初银行与企业签订压缩三项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压缩逾期贷款等协议,信贷人员对企业日常活动进行检查督促。实践证明,上述作法收效甚微,三项资金越压越高就是证明。从银企关系入手作一简析,贷款一旦放给企业,一方面贷款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另一方面银企生命对接,两脉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情况下贷款的增值、流转、运用完全取决于使用贷款企业的决策、经营状况。企业决策机制、技术力量、经营方针以及产品有无市场、盈利能力,银行都难以左右,而这些正是企业资金畅通、增值或停滞、浪费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现实,银行如何在立足自身效益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郭效荣 《经济师》2002,(10):224-224
文章从审查把关、人员素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剖析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原因剖析。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农村金融体系内部没有建立起来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 ,与改革后的社会、经济环境形成巨大反差。信用社开始偏离合作制轨道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信贷投向脱离其生存基础的社员与农户 ,出现了大量的人情贷款、累贷大户、异地贷款、冒名贷款、自批自贷等 ,甚至发展到收贷、收息、收储不入账问题 ,贪污挪用资金时有发生 ,导致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状况恶化。2 .根据反映信用社经营状况与风险程度的相关指标和外部条件 ,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