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6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温州各县(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城镇化与温州特色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从表象上来看,农村城镇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镇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但实质上,农村城镇化是以农业发展为前提的、非农要素或产业在城镇聚集而引起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对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改善三产业间的结构、增加人民收入和就业门路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温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强和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其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而是扩大到各供应链之间,甚至各个产业区域之间的竞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一些能耗高、占地多、吃原料、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资料涨价、能源紧缺、土地价格攀升、市场相对饱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在原有产业区域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和威胁,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要求。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原有区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形成和成熟后,将产生强大的极化效应,大大提高集群内企业向外转移的成本,使这些有强烈转移欲望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即传统的产业集群;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本文以义乌和昆山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市场创造模式而形成产业集群的义乌,其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义乌城市化的快速提升;而昆山以大量吸引FDI,形成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同样推动了昆山城市化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企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经济的突飞猛进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注意,究其原因,以专业性商品市场为依托的“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企业集群功不可没。这种具有地域特色模式的组织依靠低成本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全省迅速崛起,成为带动浙江工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发动机”。企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据浙江省委政策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一些原本扎根于产业集群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携手同一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一起前往中、西部进行跨区域投资,以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其通过对产业集群进行异地复制,帮助投资企业克服极化效应,降低向外转移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这一类型的群体投资与单体投资相比,一个明显的优势是通过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获得相应的集群效应,保持甚至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化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全面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最后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