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要。虽然这两者时常会产生矛盾,但是不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避免走一些国家所出现的“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走出一条使两者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郊区城镇化目标根据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的城市定位是社会主义现化化的国际大都市,并以浦东开发建设为龙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是上海全面实施“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阔步前进的新时期,也是基本确立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正确定位下,如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市明确提出:“九五变化看市区,十五变化看郊区”,“中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察和研究各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发达国家如何发展时,已充分注意到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就短期而言,资源及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因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不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冲突。现实中人们会用道德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及资源,认为“破坏环境是不应该的”,而经济学试图说明的是“保护环境是经济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资源倾斜配置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5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在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特有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依次发展的局面,但在近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实行市场化改革后,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又有了一些合理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踏入了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尽管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建设,有着所谓的“趋利避害”的“后发优势”,但是其固有贫穷落后、资源匮乏的初始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优先发展的产业中去,成为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我们把这种通过重点投入、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某些关键性产业或部门的方式,就叫做资源倾斜配置。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