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6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陈辽 《江南论坛》2012,(3):60-61
著名学者陶伯华在完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相关研究,出版了十多部专著以后,决定创建一门新学科——中华新文明学。如今,他的新著《新文明学导论——新轴心时代中华新学构想》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新文明学》)。这部55万言的著作凝结了作者30年学术探索的心血,认真细读后,我认为一门新学科——中华新文明学已经在我国诞生。  相似文献   
3.
陈辽 《江南论坛》2011,(6):61-62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恩格斯即在晚年提出:科学有三大体系:即自然科学体系、历史(社会)科学体系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但当时,人们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以为人的思维有两种,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研究抽象思维的称为“逻辑学”;研究形象思维的称为“形象思维学”。但在十九世纪,“逻辑学”的著作很多,却没有“形象思维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现实世界的细胞是社会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世界的细胞是艺术形象,各门艺术世界均由艺术形象构成.但是,若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古往今来,万千文艺理论家对这—问题的回答都是各不相同的,举其大者,有艺术即再现理论,艺术即自我表现论;艺术即形式论;艺术即直觉论;艺术即经验论,艺术即体验论;艺术即否定论等等.不能说这些说法没有一点道理,但它们都只能说明某些艺术现象,却未能说明、涵盖一切艺术现象.杜文园、陶伯华同志积十余年之功,从艺术创造的实际情况出发,吸纳了中外古今学者们对艺术问题的研究成果,深入艺术创造的堂奥,提出了艺术本质的新说——“艺术变相论”.洋洋二十万字,阐述了他们的艺术本质新说.读完全书,我认为,它是经得起艺术实践检验的、当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本质论,应该大力鼓吹,使之成为我们对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一边倒”.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是像苏联那样,把某个学术领域切割得很细很细.譬如古代文学,就切成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几段.如此,专则专矣,但“通才”罕见了.各段的文学专家,除了他自己教学、研究的那一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几乎无所知.因此,截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新中国极少出现多学科的专家.既是专家又是作家的“通才”型人物更是少而又少.近读雷猛发先生惠赠的五卷本、225万言的《残雨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方知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几年来,我国多学科专家、多面手作家的“通才”型人物已经出世,雷猛发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亚洲各国的科技现状 ,预测了 2 1世纪里日、中、印的科学技术在亚洲三足鼎立的前景 ,并对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以色列、土尔其、曾属于前苏联的中亚诸国等国的科技发展态势作了估计 ,讨论了这种新科技格局对亚洲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辽 《江苏经济》2003,(5):81-81
作家兼评论家赵绍龙在《这一代化人身价几何》一中报道,名作家杨守松近日公开他本人20年写作的全部收入明细账单:从1981年到2001年,他总收入为283563.16元,其中最多的一次收入1万多元,最少的一笔稿费只有几块钱?该于《新华日报》2002年12月24日C3版发表后,引起了众多作家和读对稿费标准何处高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科学技术不先进、不发达,该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整体国力也不可能真正强大。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的大清帝国是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中写苏州城乡的众生相,至少从明代中、后期起就已形成一股创作潮流。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的《施润泽滩阕遇友》、《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中的《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即是这股创作潮流中的代表作。女作家徐卓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她所著的《徐卓人中短篇小说集》以苏州城乡的众生相折射时代的变迁:3年困难时期的民众困于饥饿(《阿多》);文革中知识分子受极左路线的迫害(《前科》);上  相似文献   
10.
陈辽 《江南论坛》2004,(7):53-54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倒台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谋士,兴高采烈地著书立说,欢呼社会主义“大失败”!他们同时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不屑一顾,断言中国必将步苏联的覆辙。另一方面,我国的某些教条主义者,却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持否定态度.认为我们搞的不是神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在此情况下,两大理论问题摆在中国的理论界面前: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钰、周毅之合著的《走进新的理论境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境界》)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对这两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正确、完整而又符合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