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资本视角的核心能力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核心能力的特性(途径依赖性和积累性、组织结构性、粘滞性、暗默性)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四要素模型 构成:即核心能力由组织资本、社会资本、智力资本、技术资本构成。  相似文献   
2.
韦曙林 《江苏商论》2005,(2):145-147
就政府经济规制与市场机制互补的领域、程度和方式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政府经济规制与市场机制耦合的理论和模式。由于我国的政府经济规制与市场机制和发达国家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应选择耦合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这意味着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面对外国企业的直接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竞争;是企业成本与效率的竞争;更是企业管理与技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90年代 ,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曾令人担忧。而如今 ,沿海地区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为“民工荒”所困惑。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意味着依靠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条件的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到了临界点 ,现在必须正视农民工的局限性和过渡性 ,对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场、降低进入退出壁垒来促使产业集聚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与中国规制实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曙林 《江苏商论》2004,(6):136-138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与中国规制实践在规制主体、规制对象和规制作用的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此,中国的政府规制理论和实践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从我国处于双重转型期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寻找“后发性利益”、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高度,从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和新经济生长点以及加速市场发育进程,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的目标出发,来重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与中国规制实践在规制主体、规制对象和规制作用的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此,中国的政府规制理论和实践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从我国处于双重转型期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寻找"后发性利益"、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高度,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目标出发,来重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8.
论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制度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因金融资本供给与产业资本需求存在体制不兼容 ,造成间接融资方式中资本供求的“剪刀差”,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实现金融制度创新 ,消除市场准入的所有制歧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也是加入 WTO后的保护期内 ,我国民间金融资本发展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9.
韦曙林 《经济师》2002,(5):75-76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两难”的制度困境。应将现有国有企业分类治理的前提下 ,进行制度创新。总思路是“特殊”企业可以政企不分 ,一般性企业保持“资本”的国有性质不变 ,而不是保持“企业”的国有性质不变。按此原则 ,在分析了一些已有思路后 ,试着提出国有资本实现的新形式———国有资本“特别证券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