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1.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地经营制度必然要进一步改革,实现“第二个飞跃”,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低水平的集体经济发展成为高水平的集体经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对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试点,其中90年代初,在一些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如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开始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收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创新福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的现状 福建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成长壮大的,产权主体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演化过程。产权主体的形成是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的。福建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作为货币资本和技术资本主体的仍是国有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因而在此期间设立的高技术企业,其产权主体只能是国家,故而形成产权主体单一化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步具备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条件。一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调整,部分产业链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主要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科层制治理机制,存在着行政分割、治理手段单一、治理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低等诸多缺陷;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即在单一的科层制治理机制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和网络机制等多种机制,包括建立综合性流域机构,协调行政区际和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以及完善公众的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