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经济学   7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际汇率的测算是汇率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实证基础.本文利用1990-2007年间的相关季度数据,测算了人民币支出法的实际有效汇率,并对测算得到的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结构性解析,以探究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美国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公司丑闻,暴露出其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对其中的代理问题、中介机构的公正性、市场自我修、经济模式孰优孰劣,以及我国可借鉴之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和货币当局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目标及传导机制。当前中国股市剧烈震荡,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资产价格问题应当会对货币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引入前瞻性泰勒规则中,发现目前央行的利率反应机制主要是针对产出缺口,建议货币当局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对通胀变动的反应,并应该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总体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经历了“信息泡沫”破灭的历炼,随着2005年后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2004年世界信息业又获得了新的进展。据IT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全球信息技术支出呈现出复苏势头,2004年的需求增长率为5.5%,而2005年将上升为5%。2004年,各国在无线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双内核半导体器件技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和渗透产生出诸如消费电子等许多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技术和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5.
检验和揭示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境外NDF间的互动关系,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和参考.本文针对2006年10月出台的对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境外人民币NDF交易的限制性政策,实证研究了该政策实施后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相互影响.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即期汇率引导12个月期限的NDF;12个月期限的NDF不引导即期汇率.境内现汇市场显现出本土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汇改和限制性措施的成效性,但限制性政策却可能并非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6.
黄昌利 《环球财经》2008,(9):104-105
国外价格是影响国内价格的重要因素,向国内传递比较通畅和快捷;观察研究我国的PPI,也应更多地考虑全球经济供求状况以及全球价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际直接投资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了国外直接投资(FDI)对美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等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协整方法,实证检验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与国外价格(以OECD组织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代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以及国内货币供给与总需求状况(以M2/GDP比率代表)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1997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内生产者价格既受国际价格的影响,也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货币供求状况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6月 7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发起成立“经济安全论坛”,并在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举办首次研讨会。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多年来也深入研究了此类问题。经磋商 ,决定合作举办“经济安全论坛”。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维野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子奈教授任学术指导。论坛设秘书处 ,国际技经所副所长张士铨与清华经管学院雷家教授分别担任正副秘书长 ,国际技经所黄昌利任学术秘书。“经济安全论坛”的宗旨是为…  相似文献   
10.
黄昌利 《环球财经》2008,(12):116-117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更高发展阶段,提升了中国的生产率,并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人民币的失调程度近年来趋弱,但在2008年下半年之后已出现一定程度“高估”,近期可能出现下调波动,应注意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