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燕珍 《人力资源》2005,(19):68-69
长期以来,"临时工"意味着一种与"正式工"截然不同的身份.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开始由劳动合同来确定,这就打破了以身份划分的用工形式.但是,"临时工"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劳务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堪称企业的重要资源。专业技术、原材料采购渠道、客户信息等都可能成为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取得竞争优势。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在制度上约束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定。那么,一纸保密协定真的就能成为员工忠诚的保证吗?  相似文献   
3.
并购裁员:企业可以为所欲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珍  赵连 《人力资源》2005,(11):20-21
解聘员工如此简单?一家中外合资大饭店,合资方分别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和一家日本株式会社.分别有40%、20%、40%的股份。大饭店于1982年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1990年初正式营业.合营期限为10年。最初的两年里.饭店经营状况良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不料后来企业经营走入低谷,连年亏损,到1993年4月亏损额已高达87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诚如前文中杨教授所言,个人在组织中,就应该具有忠于组织的“组织人格”——那么企业呢?它是否应向更高级的“组织”——社会负有责任呢? 2006年已离我们而去,曾经沸沸扬扬的“富士康事件”,也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变得模糊,然而,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话题,却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5.
6.
7.
国外企业薪酬政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企业薪酬政策的前沿理论进行了分析 ,展现了国外企业薪酬政策所关注的战略层面 ,以及个性化薪酬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考察我国企业薪酬政策的缺失对企业薪酬管理产生的影响 ,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固定期限合同,如此可怕? 宋先生于1997年3月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工作.2001年7月1日,他和公司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紧箍咒”的新面孔国内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分公司,2004年与其内勤员工小王签订了一份截止至2007年3月的合同。其中,“工资构成”被分公司硬性规定了一部分“敬业津贴”。敬业津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员工的流动。如果员工提前解约,用人单位则要收回全部或部分敬业津贴。小王还发现,公司老员工大李对这个敬业津贴  相似文献   
10.
何燕珍 《人力资源》2007,(4S):73-75
“紧箍咒”的新面孔 国内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分公司,2004年与其内勤员工小王签订了一份截止至2007年3月的合同。其中,“工资构成”被分公司硬性规定了一部分“敬业津贴”。敬业津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员工的流动。如果员工提前解约,用人单位则要收回全部或部分敬业津贴。小王还发现,公司老员工大李对这个敬业津贴有一肚子怨气——刚听到有这么个津贴,大李还以为要给他涨工资呢,可工资条发下来才知道,他的工资只提高了100元,而敬业津贴却高达他工资额的三分之一。“这个敬业津贴实际上等于说:如果你提前解约,那么,企业就要把你以前工作中的一部分已取得的劳动报酬拿回来。”大李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