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港口及临港产业集群对城市和区域经贸发展有重要意义。烟台西港区制约自贸区烟台片区的三大短板在于港口一体化程度低、业务特色不鲜明和物流服务能力弱,省域港口统筹进一步增加了西港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更好融入自贸区烟台片区发展,西港区应以共赢思维代替争霸思维,在港口功能错位发展,能源和干散货特色业务,港口物流效率等方面着力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又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当前,深入分析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后欧盟对债务国的救助分为定向性和非定向性两种。定向性救助活动中设立的EFSF采取的是公司制运行机制,扩容后救助能力接近一万亿欧元。EFSM进一步将救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欧盟。ESM取代EFSF和EFSM后,除救助规模近一步扩大之外,还引入了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欧洲央行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扩容及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操作,向债务国和欧元区银行体系输送了流动性,构成一种非定向性救助,与EFSF、EFSM和ESM相比,这项操作更为隐蔽、救助规模更高、救助面更广。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出现的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内在基本结构的失衡,货币政策调控权缺失,统一货币政策推高了南欧国家的通胀与工资水平,削弱了国家竞争力,贸易赤字日益严重。欧债危机国家普遍出现了脱工业化倾向,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创新性动力和支柱产业支撑,其在欧盟经济中日益边缘化。不顾本国财力强力推行的高福利政策加大了政府财政负担,优渥的国际市场融资便利使这些国家政府放松了对债务和赤字问题的整治,财政金融监管与协调乏力助长债务危机演化,直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债危机问题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传统型的整条产业链跨国界转移正在向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转变。在合作型跨国生产模式下,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同层次国家的企业在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上联动发展,企业间逐渐形成"自下而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将加剧不同层次国家国际分工地位的不平等,本土企业应向追求某一工序的最强竞争优势转变,才能更积极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融资市场长期依赖于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对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稳健经营造成巨大威胁。受当前宏观调控和行业竞争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始积极尝试多种新型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使得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传统单一融资格局逐渐向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7.
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盟外贸出口短期下滑明显,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欧元贬值尽管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价值缩水,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储备资产多元化步伐。由欧债危机引发的热钱流动加大了中国金融市场承受的风险压力。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措施有利于隔绝这部分风险,对游资的监控还应进一步加强。未来中国在积极参与欧债危机救治的同时,应着重推动和巩固自身实体经济发展,提防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余慧倩  张桂梅 《改革与战略》2012,28(2):76-78,152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和国际税收协调的基础。取消出口退税抑或"零税率"中性退税都不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恰当选择。从西方国家早期出口退税学说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执行零税率出口退税政策,非中性退税政策更有利于维护一国贸易利益。我国应坚持遵行非中性出口退税原则,科学调整退税率和退税商品种类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活动正由产业链整体性转移向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转变。与此同时,随着模块化合作型生产方式的盛行,传统的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内部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正逐渐向合作型跨国生产模式转变。这两种趋势相融合,促进了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与社会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格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需审慎对待国际产业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国与国之间的移动,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一般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发展效应。具体来说可以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和企业规模;可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就业率,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扩大出口,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