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把质量成本的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企业的全面质量成本计划和控制体系,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既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又要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张平宇  刘晓琼  刘林 《经济地理》2012,32(12):79-84
以沈阳经济区23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BP神经网络和ESDA方法,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9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分别研究2005和2010年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得出结论如下:①2005年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南北差异显著,2010年南北差异弱化。2005—2010年,南部的海城、大石桥等县市的经济水平较高,东北部的开原、调兵山等县市的经济水平上升,中南部的辽阳、灯塔等县市经济水平下降。②2005—2010年,沈阳经济区经济水平相近的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有所弱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沿交通轴线布局的县域经济带。③从局部差异来看,2005年在沈阳经济区南部形成岫岩、桓仁等"高高"型县域集聚区,以及北部的彰武、康平等"低低"型县域集聚区。到2010年,除开原市属于"高低"型县域外,其他县域经济的空间极化特征不明显。④深入分析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得出结论如下: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外部动力,中心城市的极化扩散作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主要类型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按性质、类型和功能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性质上分为行政手段下的初级互动、市场行为下的中级互动及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高级互动,类型上分为政治互动、政策与战略互动、智力互动、资源互动及逆互动,功能上分为上下互动、内外互动和功能互动.要实现区域经济"双赢"发展,应充分挖掘增长极"领头羊"辐射效应,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体系,加速生产力梯度转移的制度创新,完善集聚人力资本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